矮化苹果苗种植技术
我国进行苹果矮化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
目前,我国苹果生产主要分布在渤海湾、黄土高原2大优势主产区,黄河故道、东北寒地等次适宜区,以及西南冷凉高地、新疆阿克苏等特色优势产区等。
我国苹果主产区的主栽品种是富士,占比约70%。富士品种高产、优质、成熟晚,尤其具肉质细脆、多汁、甜酸适度等优良特性,适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。富士作为主栽品种,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。但是,长枝富士品种生长旺盛,应用无性系矮砧嫁接,大小年结果现象仍然严重;无性系矮砧栽培需要肥水条件较高,我国旱地和丘陵坡地苹果园占比较大,难以满足;无性系矮砧苹果园一次性投资较大,现阶段果农难以承受。因此,如何实现富士的矮化密植栽培是我国苹果栽培面临的特有问题。
目前,我国苹果园的生产方式依然是家庭经营,分散种植为主体,从业者以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妇等人群为主,多数果农文化水平低,再生产投资能力有限,影响了技术素质、经营观念、经营方式的提高与开拓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实现我国的苹果现代化栽培,解决2大优势主产区、1个主栽品种及小规模生产方式的问题成为关键。
首先,要“适地适砧”,强调的是选择砧木必须考虑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、土壤、生态、生产等条件,主要是砧木适应性的问题。其次,要“适树适砧”,强调的是选择砧木需要考虑与嫁接的品种是否匹配,包括亲和性、产量、早果性、树体寿命等问题,主要是“砧穗组合”问题,是砧木与接穗的关系问题。
在具备早果丰产、易整形的前提下,选择适应性强、适合主栽品种的砧木,成为发展我国矮砧密植苹果园的不二选择。
什么样的矮化苹果苗矮化砧木适合我们的主产区
这个问题要从2大优势主产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谈起。渤海湾产区的立地条件主要是山地丘陵,存在土层薄、雨热同季、无灌溉条件等问题。黄土高原产区的生态条件主要是干旱少雨、土质瘠薄、冬季干寒、花期冻害频繁等。二者共同的特点是土质瘠薄,多数果园没有灌溉条件,属于“雨养果园”。应该优先选择根系发达,吸收、贮存、调节肥水能力强,对瘠薄、干旱、盐碱、重茬等不利土壤条件适应性强的砧木。浅根系砧木难以适应主产区的大部分立地条件。
富士进行矮化栽培的难点在哪里,什么样的砧木适合富士
富士有2个重要特性,一个是成熟期晚,一个是产量高,这2点对树体营养管理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,要求砧木有较高的吸收、贮存营养能力。成熟期晚,则采收后树体的营养恢复期短,果实种子分泌的激素对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,这些都导致了利用矮化砧嫁接普通型富士大小年严重等问题。富士品种应该优先选择营养贮存能力强、营养调节能力强、成花能力强的砧木。
根系发达是我国苹果主产区多数立地条件、主栽品种对砧木的共同要求。浅根系的自根砧对于肥水的吸收能力弱(不抗旱),营养贮存调节能力差(不适应晚熟品种),难以满足主产区和主栽品种2大要素对砧木的要求。束怀瑞院士认为,利用中国原产砧木资源,采用深根性砧木,进行无支架、宽行栽培等技术措施,建立适应我国环境条件的中国式矮化栽培区域化技术体系,势在必行。
零散农户如何进行矮化苹果苗矮化栽培
应该说矮化栽培是适应规模化生产条件的一种生产方式,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,进行集约化矮化栽培,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。然而,我国苹果生产中,小规模的零散农户经营目前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。小农户如何适应大趋势,实现矮化栽培,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。首先,应该因地制宜,学习现代矮化密植宽行窄株、主干形、结果墙、行间生草等理念,实现高效光能利用,早成形、早开花、早结果。其次,做到重树形,不唯树形,以方便果园作业为主,灵活运用小型机械、简易水肥一体化、化学疏花疏果、免套袋等技术,提高生产效率。再者,利用“双矮”(短枝型+矮化砧)技术,降低株高至2.5m左右,减少梯子等应用,提高效率,降低危险。另外,利用“青砧”系列无融合生殖砧木的强固地性,进行无支架栽培,以方便田间作业,降低建园成本。